【2億人靈活就業真的“靈活”嗎?求職者選擇更豐富】靈活就業,還“靈活”嗎?零工經濟不再是邊緣的二級市場。靈活就業的興起,背后既有經濟形勢變化帶來的沖擊,也有企業彈性用工的需求和部分勞動者對于靈活就業的追求。
#2億人靈活就業真的“靈活”嗎#近年來,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迅猛發展,催生出了大量靈活就業人員,如網約車、快遞、外賣配送、家政服務等等。
靈活就業為社會帶來了新活力,但也帶了新問題。一些靈活就業者表示,他們工作中其實面臨著很多“不自由”“不靈活”,希望管理更加人性化。
專送騎手:
為保持派單機會不能下線
“我所在的站點,騎手職業周期通常只有4個月!睆埩种拚f,這導致管理者會在用工期內盡量多派訂單。
他是專送騎手,每個月只能休兩天。即使在沒有單子的時間,他也不能休息,因為要“搶單”:一旦下線,意味著他將失去被系統派單的機會,而僅靠高峰期的單量只能勉強飽腹,所以不得不一直在路上保持“隨叫隨到”的上線狀態。
專送騎手剛入職時,200單以內算新人保護期,此時系統會優先派順路近單。新人保護期一過,騎手則面臨訂單下降的處境,不得不通過熬時間來換單量。
張林洲所在的城市每年單量旺季只有三四個月,疫情下訂單量減少、騎手數量增加也加劇了內卷,很難掙到錢。失望之下,張林洲經常在工作三四個月后匆匆告別這份高風險不穩定的工作。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萍在對騎手的調研中發現,平臺零工逐漸變成了一種“黏性勞動”。
在她的調研中,2018年至2020年,北京市專送騎手的比例從32.6%增長到了52.8%!坝捎谶\力始終存在缺口,公司希望把部分工人變成又固定工作時間的人,想辦法黏住工人!睂O萍說,這使得平臺的靈活就業出現了去靈活化的趨勢。
騎手完成單量也變成了一種“趕工游戲”。
“平臺有游戲化的激勵方式,累計式計價,單量越多單價越高,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讓騎手多干活!睂O萍說,2018年到2021年,外賣騎手在平臺上送單的總體時長越來越長。
家政工:
手機裝定位必須提前10分鐘打卡
家政工劉芬只能接受平臺派單,自己無法取消。過年忙的時候,她一天能接4單,每單之間只有半個小時,從這家出來趕到下家,飯都吃不上。
劉芬手機還裝有GPS定位系統,平臺規定必須提前10分鐘在小區范圍500米內打卡,未按時打卡會扣10元錢,若擅自取消訂單則會被扣50元。
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副教授梁萌認為,傳統家政業勞動者與企業之間是“弱契約”“弱控制”的松散關系,而互聯網平臺則在保留“弱契約”的臨時、非正式勞動關系基礎上,增強了對勞動者的控制;ヂ摼W家政業中的勞動者無論是相對于傳統家政業勞動者亦或是其他產業中的勞動者,都處于更加被動和被規制的地位。
多名學者提及了平臺對零工的加強控制。
孫萍認為,平臺和中介公司一方面通過站點、商圈、區域、城市、大區一整套組織模式,構建起對騎手的管理體系,另一方面通過算法與騎手互動。
此外,平臺還把部分控制權轉交給了消費者,使其擁有評價、投訴騎手的權利,加劇了客戶端和騎手端的對立。
張林洲所在的專送體系,差評會罰100~200元,投訴、被系統判定“提前點送達”、顧客收餐位置與系統定位不符、顧客“因騎手原因取消訂單”等都會被罰500元。
對于騎手來說,申訴往往很難。有一次他同時接了8單,還遇上暴雨。交警讓騎手減速,但配送時間并沒有增加。
那天,他差點出事,最后推著電動車走過天橋,超時了,餐也灑了,還是吃了一筆罰款。
張林洲還苦惱于“以罰代管”的管理模式,站點內所有的騎手總的差評率如果超過某個閾值,美團會罰站點,而這又會導致站點加倍罰騎手。
靈活就業者們希望,管理能夠更加人性化一些。
學者認為:
自由其實是“搶單自由”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動關系與人力資源學院院長聞效儀認為,零工經濟實并非像其宣稱的那樣“高薪”“自由”!案咝健眮碜杂谔颖艿纳绫3杀,“自由”則只有“搶單自由”。
“對于高技術人群來說,靈活就業可以讓他們在兩三個月賺夠一年的錢,他們是主動自由;而對于騎手、家政等低技能勞動力來說,他們需要每周至少工作6天來保證收入,實際上是一種被動自由!
“零工經濟的本質還是勞動力密集型經濟!甭勑x說,在需求大幅增長的背景下,如何保證勞動力的穩定供給,平臺在其中起到大規模的組織作用,并介入到對勞動力的組織和管理中。
“由于全部勞動過程的數據可留痕,平臺對勞動過程的監控會更嚴密,勞動者所受到的指揮和控制也會更多,相應帶來的壓迫感也會更強!甭勑x認為,勞動者也面臨著更激烈的競爭。例如評價體系已經是勞動者標注在個人身上的固定資產,需要通過不斷的好評來形成個人名譽資產的增值。
中國靈活就業者已達2億人
線上工作受年輕人追捧
視頻制作、網絡主播、文案寫手……平臺經濟、共享經濟蓬勃發展,孕育出豐富的就業方式,靈活就業也成為當下年輕人的就業新選擇。
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截至2021年底,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2億人,其中從事主播及相關從業人員160多萬人,較2020年增加近3倍。
求職者選擇更豐富
“現在回想起來,我的事業正是從靈活就業開始的!币呀洰厴I5年的柳蓁是一名視頻特效制作員,她所在的團隊在業界小有名氣。
畢業之初,柳蓁選擇以視頻“UP主”(上傳者)的身份進入社會,她制作的各類特效視頻深受網友喜愛,播放量節節攀升,最終拿到進入專業團隊的“敲門磚”。
中國靈活就業人數明顯增加,思維活躍、擅長創新的大學畢業生群體成為靈活就業的主力軍。
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數據統計,2020年和202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的靈活就業率均超過16%。
“選擇靈活就業不等于找不到工作,也不是隨便‘打零工’,而是一種全新的就業模式!绷枵J為,靈活就業給了求職者選擇“單飛”的機會,可以充分發揮個人優勢和興趣,創作出優質的作品和成果,為自己搭建展現能力的舞臺,在增長專業技術的同時,摸索職業發展方向。
靈活就業不僅成為畢業生的一個就業途徑,也為企業選人用人提供了便利。
中國人民大學靈活用工課題組等發布的《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2)》藍皮書顯示,2021年中國有61.14%的企業在使用靈活用工,比2020年增加5.46%,企業傾向于擴大靈活用工規模。
相較于傳統的長期就業模式,靈活就業的優勢在于相對寬松的準入和退出機制。
對求職者而言,靈活就業獲取工作機會的門檻更低,不合適也可以隨時離職;對企業來說,在選人用人以及如何用、用多久等方面也都比較靈活。因此,無論是求職者還是企業,靈活就業都為其提供了更多的嘗試空間和選擇機會。
“多面型”人才副業途徑多
“人類目前對火山還知之甚少,我們雖然明白火山爆發的原理,但準確預測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也是需要持續推進研究工作的原因!1月14日,湯加火山爆發的消息在網絡上受到廣泛關注。
在某短視頻平臺上,主播李東祺制作的一條科普視頻回答了網友們關心的問題,播放量突破2萬次。
“做短視頻只能算是副業,我的本職工作是一名地質研究員!崩顤|祺告訴記者,搞地質研究需要經常到全國各地進行實地勘測,他便會借機制作視頻來展現工作日常,沒想到收獲了一批忠實粉絲,也獲得了可觀的額外收入。
“后來我就開始做簡單的科普視頻,同時把相關聯的專業性內容以文章形式在知識平臺發表,為網友尤其是學生群體了解地質相關知識提供一個窗口,播放量和閱讀量都還不錯!彼f。
隨著智能化時代的到來,靈活就業的方式也為李東祺這樣的“多面型”人才提供了副業創新、創造價值的新途徑。
目前,越來越多人擁有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儲備,可以同時滿足不同企業的需求。
一些人憑借一技之長在新經濟領域進行創新,創造出一系列有價值的作品、產品,為自己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國務院近日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鼓勵個人利用社交軟件、知識分享、音視頻網站等新型平臺就業創業,促進靈活就業、副業創新。
“我希望通過做視頻、寫文章把地質研究的相關知識和心得分享給大家,也希望能夠激發在校學生的興趣,讓更多人加入科研隊伍,一起來探索未知!崩顤|祺說。
讓靈活就業者更有干勁
國家對于靈活就業人群的保障制度及相關措施近年來逐步完善。
2021年7月,人社部等8部門共同印發《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對維護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合理休息、社會保險、勞動安全等權益作出明確要求。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提出,將進一步健全靈活就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制度和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推進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點。
專家表示,在不斷完善的政策支持與保障下,各種新型就業模式將吸納更多勞動力就業,讓靈活就業者更有干勁。
保障靈活就業人員權益
“現在中國的靈活就業正在興起,已經涉及到2億多人。有的人一人打幾份工,很辛苦,所以我們應該給他社保補貼,特別是要用機制性的辦法來解決可能出現的職業傷害問題!苯衲陜蓵,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的一番表態引發廣泛關注。
近年來,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迅猛發展,催生出了大量靈活就業人員,如網約車、快遞、外賣配送、家政服務等等。
靈活就業為社會帶來了新活力,但也帶了新問題,很多靈活就業者游離在社會保障體系之外。
去年底,某外賣平臺一騎手在送餐途中猝死,其家屬在追究工傷保險責任由誰承擔時,被告知僅可以獲得2000元人道主義賠償和3萬元商業意外險賠償。
在社會廣泛關注下,該平臺最終給予騎手家屬60萬元撫恤金。
很多靈活就業者,與企業并沒有簽訂勞動合同,而是一種法律上模糊不清的“合作關系”,不受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規制勞動關系的法律法規約束。
在這種情況下,工傷保險、養老保險等保障機制闕如,就業者遭遇工傷,往往很難得到充分救濟,無形中增加了工作強度與風險系數。
同時也要看到,正是在新經濟形態加快發展的背景下,靈活就業者方才大規模出現。
可以預見,今后一段時期內,會有越來越多的勞動群體選擇靈活就業,穩就業“蓄水池”能否運轉好,相當程度上也需要依賴靈活就業者。
從這個角度看,能不能保障好靈活就業者的權益,也關系到產業迭代、經濟轉型等重要命題。
“民有所呼,會有所應”。今年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支持和規范發展新就業形態,加快推進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繼續對靈活就業人員給予社保補貼,推動放開在就業地參加社會保險的戶籍限制”。
“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則提出,“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健全勞動合同制度和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完善欠薪治理長效機制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制度,探索建立新業態從業人員勞動權益保障機制!
接下來,各地各部門應當加快落實進度,從戶籍管理、社會保險、勞動仲裁、法律救濟等方面做出現實的制度安排,盡快將靈活就業者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之內。
收快遞的激動,點外賣的愜意,請阿姨的便利……已經構成了我們美好生活圖景的一部分。維護好2億多靈活就業人員的切身權益,很重要,也很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