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如期而至, 據統計,今年共有874萬大學畢業生們走出象牙塔迎接職場的未知挑戰。但世界是美好的,社會亦是復雜的。2020年的疫情更使本屆畢業生們面臨“史上最難畢業季”。初入社會的他們涉世未深,一不小心就會落入求職陷阱。受到欺騙的大學生,或是白做了苦力、或是損失了錢財,嚴重的還會身陷刑事犯罪。
如何防范“求職陷阱”,應成為社會萌新們踏入社會的“第一堂課”。
真實案例一:誤入詐騙陷阱
2016年7月,夏某大學畢業,屢次投遞簡歷石沉大海后,通過網絡招聘入職某電商服務公司。入職時,負責人介紹公司為淘寶店鋪提供代運營服務,提供一站式淘寶店鋪申請、貨源、發貨、推廣等服務。夏某等新人的任務是按照公司提供的話術(推銷套路模板)向客戶介紹、推薦公司的服務,在與客戶達成意向后協助客戶完成合同簽訂、交款等事項。
但夏某入職一段時間后發現公司在向客戶收取費用后并未真實進行推廣,而是通過刷單及虛假發貨等形式欺騙客戶,讓客戶誤以為刷單的流量是店鋪推廣后真正的訪問流量。公司實際并不具備代運營的能力。
“我發現公司其實是在騙錢。我也想辭職,但想到之前找工作那么難,在公司一年的收入底薪加提成有10萬左右,我沒有勇氣辭職!泵鎸娴恼T惑和現實的困境,夏某選擇了留下與妥協。截至案發,一年多的時間里夏某騙取客戶資金共計32萬余元,通過底薪與提成收入13萬余元。
而像夏某這樣明知公司有問題,但仍然留在公司上班的人并不少。
檢察官發現,本案中共有8名犯罪嫌疑人是首次就職的高校畢業生。其中4名名犯罪嫌疑人尚未畢業的時候在這家公司實習,等到正式畢業后,由于找不到合適工作,便依然回到這家公司工作。有的則是通過同學、朋友介紹來到這家公司工作,即使發現公司存在問題,看著身邊的同學、朋友照做不誤,內心的那點警覺也就放下了。
而他們的行為已構成詐騙罪。
那么,還有哪些看起來誘人的“工作”是不能做的呢?
真實案例二:誤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陷阱
2018年,劉某某大學畢業,通過網絡網絡招聘入職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入職后,公司讓他和其他業務員以發放宣傳單、口頭宣傳等方式,向社會公眾謊稱投資某公司高額回報,招攬投資人進行投資。后公司負責人將投資人的投資款500元萬元卷款而逃。此時,劉某某入職兩個月,共招攬吸收投資人民幣120萬元。
本案中,劉某某所在公司負責人構成集資詐騙罪。劉某某雖無非法占有他人錢財的故意,但其在明知公司無吸收公眾存款資質的情況下,依然開招攬投資的行為,在共同犯罪中起到輔助作用,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真實案例三:誤入買賣國家機關證件陷阱
2020年4月,即將大學畢業的張某某在某QQ兼職群看到招對公開戶、注冊天貓淘寶開戶的兼職人員。根據對方介紹,只要幫助開設賬戶,工作時間7到10天,就能獲得3500至5000元的報酬,食宿交通費用費全包。其后,張某某按照對方要求在某APP實名注冊了賬號,并將身份證寄給對方。
三天后,他按照對方指示趕往杭州,被告知其名下已注冊5家公司,需要再辦5個手機號碼、開設5家公司的對公賬戶。期間,張某某被安排與其余6人共住一間賓館客房。交談中,大家談起注冊公司辦銀行賬戶的目的,懷疑是用來洗錢。張某某聽了后惴惴不安,但想著高額報酬抱著僥幸心理并未離開或制止。
6天后,張某某離開時,對方支付給他3500元的報酬。
2020年6月,李某等網絡詐騙犯罪團伙被抓,其中5個用來收轉詐騙錢款的賬戶即為張某某的賬戶。
張某某也因涉嫌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被立案偵查。
真實案例四:誤入虛假期貨交易平臺陷阱
2018年3月,即將大專畢業的鐘某開始尋找工作,在一次試試看的網絡求職中,她“意外”被錄用了。
入職后,鐘某和其他入職的新人收到了組長下發的工作“話術”冊子和10個手機、10張手機卡。經過培訓后,她被安排以10個手機號注冊了10個微信號、QQ號。此后,鐘某以自己控制的10個微信號、QQ號與同伙相互配合,分角色扮演股票講課老師、炒股人士、客服等角色在各類群中以話術引導受害人入資某虛假期貨交易平臺,隨后制造炒期貨失敗假象侵吞投資人資金。
“沒想到還沒畢業就找到工作了,親戚朋友中也有大學畢業很多還沒找好工作的,感覺自己太幸運了,所以很珍惜這份工作!
2018年6月,努力開拓客戶的鐘某升職成了組長,至2019年3月案發,鐘某所在小組參與詐騙的金額達110余萬元,屬于詐騙數額巨大,根據法律規定量刑在3年以上。
目前,鐘某因涉嫌詐騙正等待最后的判決。
普法提醒:
上述案例中,這些大學生涉嫌犯罪時的年齡都在20歲左右,本是人生最美好的年華,是奮斗、拼搏、開拓之時,卻因一時的貪欲、僥幸和缺少對法律的敬畏而身陷囹圄。檢察官要提醒大家:
1.初入社會的畢業大學生,尋找工作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勿被高薪厚待蒙蔽雙眼,盲目追求不切實際和與自己能力不符的高薪工作;
2.網絡招聘良莠不齊,一要通過正規渠道應聘,同時要多方位了解招聘企業的相關情況;
3.提高法律意識,發現問題及時抽身、及時報警;
4.求職季尋找工作不易,不要急于求成,貪圖“餡餅”最終掉進“陷阱”。